读书笔记:格林斯潘回忆录

《格林斯潘回忆录》

过去

自由市场经济,亚当·斯密

中央计划经济,卡尔·马克思

国家管制经济,国家管制经济是自由市场经济遇到问题的产物。

在1930年代大萧条和19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中央计划经济并未受到大萧条的影响,苏联自己也积极推动。东欧各国都转向了社会主义的中央计划经济,西欧也逐渐向国家管制靠拢。

偏向于国家管制经济的政权为了赢得公民的支持,通常会向福利社会国家发展。

1971年,美国尼克松,工资和价格管制,很快被取消。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放弃中央计划经济。

1980年代,英国撒切尔夫人,推动英国向自由市场经济的变革。当时偏向福利社会国家的西欧的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偏向自由市场国家的美国。

1989年,柏林墙倒塌,1991年,苏联解体,中央计划经济破产。

1994年,墨西哥债务危机,格林斯潘主张美国要大规模迅速介入。(格林斯潘是偏向自由市场经济的,自由市场经济主张放任那些经营的不好的公司破产,然而当“公司”大到一定程度,比如墨西哥、韩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那样,事情就不那么绝对了)

1997年,亚洲经融风暴,美国利率降到了接近历史低点,一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投资,促进贸易,采用禁盯美元的固定汇率。这样一来,美国和其它外国投资者至少暂时不用担心汇率风险。借入者把美元兑换成国内货币,然后在发展中国家内部普遍以高利率借出。他们打算等国内贷款还款时,再兑换成美元还债,这样就可以无风险套利。精明的市场玩家不相信这等好事,当他们意识到发展中国家只能保持固定汇率那么一段时间时,开始把国内货币兑换成美元,游戏就到此结束了。试图保持固定汇率的中央银行很快就用光了他们的美元储备。格林斯潘支持援救南韩。

1998年,俄罗斯危机(一笔巨额美元债务违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一次准备出手相助,但俄罗斯国会拒绝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改善财政管理和经济改革的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撤回金融援助。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此次危机的连锁而破产,该公司的管理人员中有两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格林斯潘同意对此事进行干预,虽然他自己表示不喜欢这个主意。

2001年,911事件,12月安然公司破产,2002年夏,世界通讯(WorldCom)公司破产,2003年,SARS,这些事件并没有重创美国经济,但导致了《国土安全法》的出台,《国土安全法》本身没这么严格,但它使政府更易无视《信息自由法》的要求,限制多项公民自由。

2006年,迪克·阿米完全正确,国会里共和党人迷失了方向。他们拿原则换权力,结果两样都落空,活该如此。

现在

全球贸易壁垒得到大幅的降低,但在可预期的将来不会消失,进一步降低贸易壁垒的潜力也十分有限(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

财富向少数人集中,贫富差距扩大。格林斯潘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降低人才壁垒,吸引全球的高端人才来到美国,和美国本土的高端人才竞争,这样可以拉低美国高端人才(包括企业主管、CEO和其他高技术人才)的收入,减小贫富差距。同时可以对教育做一些变革,以利于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格林斯潘特别指出了数学问题,认为美国中小学对数学的教育不够重视和数学教师的严重缺乏)。当然,还有老龄化问题、能源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

欧美发达国家,主要在自由市场国家和福利社会国家之间存在争议。自由市场可以引入充分的竞争,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和生产率的提升,但竞争也会引起焦虑和不安全感,如果焦虑和不安全感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引发社会问题,进而可能引发民粹主义和迎合民粹主义的专制政权。福利社会的竞争并不充分,经济效率低下、生产力提升缓慢,而且权力会向政府集中,随着权力的集中腐败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进而引发社会问题,引起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以上是在一个法制健全,个人的生命、财产等权利得到充分保护的社会里的情况)

拉美国家,民粹主义和迎合民粹的专制政权仍然是问题,碰到一个好的政权只能靠运气。(民粹式民主的极端是51%的人可以合法地夺走其余49%的人的权利,美国通过美国宪法的第一批十个修正案《权力法案》来避免这种暴政)

民主是一个混乱的过程,而且它肯定并不总是最有效率的政府形式。 
不过,我还是赞同温斯顿·丘吉尔的名言:
“民主是最糟糕的政府形式,但有一点除外:所有其他形式都已试过多次了”

俄罗斯,普京开始时推进自由市场,并完善法律,但后来通过选择性执法把很多(主要是能源相关的)资产收归国有。财产权虽有法律保护,但实际上很成问题。

印度,最大的民主国家,但官僚主义严重,官僚仍然有很多特权并未得到限制。

中国,中国何去何从,将不仅深刻影响中国,也将影响整个世界。

未来

格林斯潘对未来做了一些展望。不过,总的来说,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三个字:“不知道”;说的文艺一点就是:“保留最好的希望,做好最坏的打算”。

这是一个动荡的年代,新世界已经来临、正在到来、即将出现,我们只能勇敢的面对,逃避和抗议都没有意义。

blog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